2007年7月22日

反饋:初級漢語課堂教學演示(外研漢語網)

感謝Mandarinholic發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課堂教學方法討論話題。我也來響應一下,不過,這才發現很明顯我真是話多,呵。

繼續閱讀展開觀看教學示範影片



整體
  • 看得出來是一個為了拍攝而製作的教學示範,應該不是一個實際的教學課堂。雖想下載完整的影像,確認影片是哪一階段的教學示範,不過這兩天試了好多回一直沒法下載成功,罷了。還好,Mandarinholic已經幫大家剪輯好了重點片段。

學習點
  1. 有效的學習重點提示[noticing(noticing hypothesis)]:上課開始便在黑板上寫下句型,清楚揭示學習重點。並讓同學們注意到今天的學習重點為補語,所有練習都緊湊地將焦點圍繞著補語進行。
  2. 顯然是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於初級老師比較容易發生的teacher talk[1],教師都控制得極好,無多贅言。也能選擇與學生程度相應的提示說明或動作來讓學生了解。(不過還是雞蛋裡挑個骨頭,我覺得無妨直說「巧克力你吃了嗎?」,而不需要說「東西你吃了嗎?」其實我也看不出來究竟是不是巧克力...)
  3. 在不依賴教具、圖卡字卡的應用,而只靠老師簡單明瞭的引導技巧是很值得學習的。學生通過實際的操練學習新語法點。比只聽老師講解更有力。
  4. 話題引導:很自然地將「你吃早飯了嗎?」引導到「早飯你吃完了嗎?」
  5. 顧慮到學生可能不願吃甜食的尷尬。說明:如果妳喜歡你可以吃,如果妳不喜歡沒關係。但上前幫忙找錢的同學在大家都練習時有點手足無措。

思考點
  1. 不太明白老師為何對著大家問好時說:「你好」。
  2. 老師還是用英語做了一些解釋,如果學生母語相同還好。不過語言中心大多還是各國學生混合開班,用媒介語說明並不太實際,我想就學習焦點部分,老師可以和學生們培養一個默契,如每次都用一個很大的紅箭頭磁鐵指向學習重點。這次的學習重點在補語,箭頭就指向句型的補語位置C,做了幾個練習後學生自然能明白。
  3. 關於「教師行為」可能是我個人比較吹毛求疵的。即使是很明顯地開玩笑,我都盡可能不當著課堂批評學生,尤其是一種近乎說教的批評。如果真要說教,那一定是這個學生太混,到了不說不可的時候,而不是在語法練習時。(或許是日本學生比較內斂,不太能承受在同學面前被指責。儘管並不是真的。)如:學生功課沒做完。→這個學生真糟糕。學生的語言邏輯矛盾時→這個學生有問題。學生字寫不好。→搖頭嘆息。(或是將「中華文化」倫理道德教條套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學生身上。)或許算是個人風格?
  4. 找到錢,最後的安排是一起去買東西吃。儘管不是真實的課程,我覺得這樣的結尾安排很突兀,也不太實際。

其他
  • 影片在單元「導入」的技巧上很值得新老師們學習,也的確達到了影片的目的。但以實際教學來說,再進一層要注意到「語法點強化」。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為語法「結果補語」,通常這個語法點出現時,學生都已經學了不少詞彙,如果能在導入語法說明後(影片的最後),再將學過的詞彙語境拿來快速套入補語,不但可以複習也可以加深學生們對新語法點的穩定度。畢老師只帶到了程度補語:「可是寫得不好看。」。我通常是把之前學過的詞彙語境用圖卡或詞卡讓學生快速地做一次代換練習。
初級漢語


後來檢索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套師訓的示範教材:畢念平主講;劉月華學術指導《初级汉语课堂教学演示》(含DVD4张及使用说明与课堂教学评荐表)。看來不錯很值得老師們找來參考。

呵呵,我真是太歲爺頭上動土。



[1] teacher talk指課堂中教師對非母語學生們說話時,為了和語言程度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的學生們溝通,採用了不自然的說話方式。多半表現在簡化的語法,不合語法地羅列詞彙等,或使用近似對兒童說話的方式。具體如:(1)為了配合學生的程度而大幅減慢說話速度,或拉長句子,或比平常說得更大聲。(2)只用最基本簡單的詞彙,過度刻意減低話語內容的難度(type-token ratio)。(3)經常只選擇更簡短,更單純的語法。(4)老師怕學生不了解而想要再多解釋造成一人唱獨角戲情形或反復說著同樣的句子。(5)課堂活動偏於教師一人說明,提問,命令,而學生照做的方式。但教師的teacher talk並非完全不好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前天第一次在「中文狂」那兒看到這演示後,其實還蠻瞠目結舌的,光是教師要學生在課堂上喝水,還一直「喝喝喝」催促著這件事,就已經夠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了。(更別提其他口說或肢體表現出的批評態度,或許該教師已經跟學生很熟了,但在我聽起來怎麼聽都覺得過於侵犯性的。)
另外,我也覺得練習方式太少,一旦理解後,其實大可多利用同類型語法點的圖片或字卡提示,讓學生以一問一答方式進行練習,或帶入適當的課堂活動。
最後,我大膽直言,我想他們應該比大家都明白這教學演示並不出色,但仍敢拋「磚」引玉,願意給大家作為參考用,以此角度來看待這樣的勇氣(而非自大),這才能讓人興起感謝之意。
(最怕拋了磚,引來更多的磚,就白費心機了)

Fish 提到...

看來我們的想法很接近哦(握手)。我想老師讓學生們按命令實際做一些動作,可以透過動作的過程加深印象,這應該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我也聽過學生抱怨:「明知學生學生會犯錯,卻故意讓學生犯錯,造成上前配合的學生成為新句型的嘲弄對象...」,老師要控制得當避免傷害彼此的信賴關係,這就不容易了。但另一方面也有學生認為,或許這也是一種「中文課文化」而一笑置之。我聽到的意見以後者居多,果然是成人學外語。

我很想看看整個教學過程,無奈還是沒辦法下載原檔。

教學法的傳承很不容易,一個實際的課堂畢竟有太多因子左右教學法。老師也經常必須兼顧學生或環境等的不同做許多調整,有多少願意袒露課堂讓人(或許是局外人)品頭論足的?能有一套演示影片讓老師們或見賢思齊或見不賢而内自省,的確也是功德(即使是賣錢),並且值得大大地感謝。
據我所知這樣的觀摩討論在一些外語教學(英、日語)已經是習以為常並且很受重視,而中文似乎是才開始。既然做人先鋒就該有接磚的雅量(或本事),我想心機應該不會白費的吧。

Powered by Stuff-a-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