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0日

聽得懂與說不說的關係

讀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

这些所谓"近话"或"远话",实在说都是地道的中国话,但是是否都可以进入对外汉语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否实用是很值得探讨的。中国人说这类话语能用得恰到好处,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讲,而学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对这类话语的语感并不一定把握得很好,往往用起来很不得体。事实上,就是语调语体恰当也未必合适,因为中国人还是会把他当作外国人看待的,过于“套近乎”,过于“中国腔”,并不一定合适。我曾先后遇到过几个来自日本和西方的男女生,他们拿着地道的京腔跟我讲着流利而含混不清的北京话时(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说得很清楚,他们是在有意卷着舌头模仿老北京话) ,我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有些反感。如果我的这种感觉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说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目的语一方的交际者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外国人是有心理距离和言语距离要求的,即要求外国人保持外国人的身份,说适合他们说的目的语,尤其不宜过于“亲近”,过于模仿一些“皮毛”,过于“拿腔拿调”。而他们说错了,说得不地道,说得不得体,说得不礼貌,反而能让人理解和谅解,因为他们是外国人。这种过于地道反而不能让人接受,不地道反而可以接受的现象,可能就是跨文化交际的特殊性所在。[李泉2007]

讀到這裡讓我想到兩件事,一件遠一點沒什麼直接關係,一件則是感觸雷同。繼續閱讀先說說遠的:

大學時代的寒暑假有大半光陰幾乎都耗在山服,不是準備出隊就是出了隊在山裡和小朋友玩得忘了台北。在我還是菜菜鳥的那年暑假,一天晚上村裡的青少年賴在我們紮在校園裡的營區不離開,我在帳棚裡靜靜地聽著隊裡老骨頭正在想辦法說服他們離開,其實已經到了就寢的時間了。說著說著其中一名青少年突然口氣高昂挑釁怒吼著,其他青少年看情況不妙則忙打圓場,隨即拉著這位叫囂不止的青少年離開。青少年生氣的原因是一位學姐模仿山上青少年的口音和他們說話,我想學姐只是想拉攏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並無惡意,但在他們聽來卻異常刺耳。青少年離開,危機解除,老骨頭們沒再提及,而我沒問也沒和其他人提起,但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想我心裡淡淡地開始注意到口音與文化以及社會階級的問題。


再說說感觸雷同的:

幾年前在東京的一場學術會議上,聽了一場發表。讓我覺得整場不悅,想溜出去透氣。這位先生一口京片子,該捲的都捲上了,不該捲的也帶著那種含著糖果說話的調調,誇張地抑揚頓挫。這有什麼好挑剔的,日本人能學得這麼道地就算是音感超好肯定也是下過苦功夫。唉!我就覺得悶嘛,總覺得就好像被路邊不相干的一個龜毛小哥拉著跟你嘮叨家務事一樣(我不認識發表的先生)。

我經常覺得「聽得懂」與「會不會說或要不要說」是兩回事。好比我們聽得懂髒話、三字經,但是我們不會隨便說是一樣的道理。

最後算是餘談吧!在日本有時候在某些極特殊的情況下我會故意說很蹩腳的日語,只是企圖表示我不是日本人。或許是圖外國人的方便,或許是想避免一些麻煩,或許....不知道。

2007年10月28日

[書]入門指導參考-中文第一步

攜帶方便內容紮實的「新書版」適合初學者自學使用,更值得教師參考。


    第一章 序言(prologue)
    1.中文課體驗-一切都從「我愛你」開始
    2.五個關鍵詞:漢語 方言 普通話 簡體字 拼音

    第二章 世界裡的中文
    1.中文是什麼樣的語言?-從類型論觀點來看
    2.說中文的人們

    第三章 中文的語音
    1.拼音
    2.音節
    3.聲調
    4.韻母
    5.聲母

    第四章 中文的文字

    第五章 中文的詞彙

    第六章 中文的語法
    1.語素和詞
    2.詞類
    3.語法

    第七章 中文的表達


木村老師的書經常是從學生和老師閒話家常開始,讀著讀著偶爾會恍惚之間,讓人誤以為木村老師正埋在座旁大沙發裡,一邊啜飲微香的花茶,一邊又不時伸出手在空中比劃著說:「就像做體操時喊的『一,二,三-四』那個三一樣……」「對,對,就是這樣,好,再來一次……」

從語言到文化,再回到語言,描繪出了中文大致的輪廓。我有時候看情況,給學生介紹這本當作課外加強的參考書。價格便宜對學生的負擔也不至於太大。

[舊的.2006.04.12]

2007年10月25日

[書]解決教學疑難雜症的好書-漢語精華

大師父把學生們訓練得很會問問題。學生們一開始的問題難免不著邊際,師父就是有辦法將學生們的思慮導向正途,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一次比一次正中紅心。

要讓學生們不但能「多問」而且還能「會問」其實不簡單。備課時就得先預測學生大概哪裡會冒出問題,還要再多準備幾個「口袋」以備不時之需。當我能順順當當地不假思索給學生們排難解憂之後,我想我們都從中獲得了成就感,然後再期待著下一回學生提出的絕妙好問。

解決疑難雜症,討論當然是很好的辦法,和同事、和分享館成員們討論都是較常做的,收穫也很大。不過最主要還是整理手邊的參考書。手邊有一些教學寶典,這是其中一本:作者領域廣知識豐富,這本書並不是所謂的「實用」語法書,而多半以作者自己學習其他外語及漢語的經驗給學習者許多建議。書中並不是語法的框框條條,而多半在釐清許多摸稜兩可的認知概念。不僅是學習者的參考好書,更可說是漢語老師的教學好幫手。原文為日語,以下大略翻譯目次:


  • 懶人漢語學習法
    1. 外語學習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重要的是依循一個良好的學習法來學習
    2. 「Schliemann, Heinrich式」外語學習法──「朗讀與背誦」、「interval training」
    3. 給自己限定學習目標──一個與學習時間相應的習得達成度標準、必須要對投資報酬成果感到滿意
    4. 「聽、說、讀、寫」之個別技能的學習方法──突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
    5. 外語教育與學習的指標──「Endo系數」[1]──良好的教科書、辭典、語法書
    6. 笛卡爾的方法,學習古典語文的喜悅
  • 發音六講
    1. 聲調
    2. 母音(韻母)
    3. 子音1(聲母)
    4. 子音2(聲母)
    5. 兒與兒化
    6. 重讀輕讀與句調
  • 漢語精華
    1. 日語與漢語根本上的不同
    2. 「土星及土星環」模式
    3. 舊訊息與新訊息
    4. 「補語」及「把」字句
    5. 關於句調的輕重讀
    6. 動詞的「結合價」
    7. 關於「定語」的一些問題
    8. 關於「狀語」的一些問題
    9. 動詞尾的成分
    10. 感嘆詞和語氣詞
    11. 句子的連結方式
    12. 學習古典語文的重要性
  • 「了」的重點
  • 北京話與普通話
  • 漢語語法插畫圖解小冊
  • 後記:「我不會,對不起」

[1] 作者引用Engel's coefficient生活指標,自創的學習指標。

初級班也很容易懂的歌

給學生流行歌曲,即使只是課餘補充,學生都還是很想弄清楚歌詞的意思,偏偏最近的流行歌曲多半流於文字堆砌(當然,我對中文歌壇並不熟悉,大多只是從我打聽來的「當紅歌手」的印象而來),要不只為了押韻拼湊,要不無病呻吟;想要了解一堆艱澀難懂的詞彙,或是抓住歌詞的意義其實很難。別說初級程度了,中級班也是搔了半天腦袋還搞不清楚所以然。今天下課後跟同事聊天,這位日本老師提到了這首歌,哇!真像是個救星似的,完全淺顯易懂,還容易上口,讚啊!我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團體呢!



你覺得呢?

2007年10月7日

秋日之五味雜陳

掛下電話,心想,身體不適可以請病假(雖然補課是件更麻煩的事),那麼心靈不適是不是也可以作為請假的理由呢。

繼續閱讀剛開學的五味雜陳亂記


  • 拿到了暑期講座的學員心得,大家的評語都算上乘,很高興不負所望。雖然我還是搞了一點烏龍,所幸還有墊檔資料彌補。其中一位老師的心得說到:「聽到大家都有類似的煩惱,覺得心頭的壓力減輕了許多。」在日本老師們也是單打獨鬥的多,這樣的講習課程也是一個讓老師們分享教學甘苦的難得機會吧。難怪很多老師總會每年都參加(逼得我不能炒冷飯。)
    老師們的共通的煩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高材生班級的學生問卷也公開了,評語也算不錯,幾乎和我對他們的觀察和理解(預測)一致。不過,調查結果裡面竟然混雜了兩名根本不是我班上的同學(不同科系)。科技發達是方便了很多,不過遇到這樣會填錯問卷的天兵,實在也莫可奈何。人腦還是要先於電腦吧?

  • 夜涼如水,又是紅柿子的季節、清酒的季節、秋刀的季節....

  • 或許吧,小學校習慣Top-down,大學校希望Bottom-up。下週又要講Podcast了。

  • 秋天是運動天,是學習天,是藝術天,但其實也是很好的發呆天...

  • 變了,什麼都變了!大大小小、雜七雜八,還來不及適應,這不只是換個招牌而已的吞併。

Powered by Stuff-a-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