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6日

比較句裡的「還要」

最近學生們越来越能聽懂我整串的中文了,還很會在我的話裡抓我的小辮子。

上課時除了讓學生們多反覆練習學過的詞彙或語法時,我會盡量在練習時避免又增(不一定需要的)新詞,盡量帶舊詞及舊句型。除此之外大多時候我並沒有刻意挑揀學生們懂的話來說,有時候其實也是忘了我到底教過了沒有。也有時候是自然語流,感情先跑在腦筋前面(我本來就很笨拙),學生們一逮到我說溜嘴的新詞彙或是新結構後。一個個又是睜大了眼睛搔著頭、又是跟左右鄰居使眼色:「什麼?什麼?老師剛才說的我們學過了嗎?」然後就開始舉手追問到底。

按著課本練習了「我比你更高。」、「我比你還高。」同學們吸收得很順。一連串例子練習下來正覺得差不多穩定了的時候,我大概也是鬆懈了吧「我比你還要高。」竟然順口脫出,哎呀呀!逃不過這些年輕人的耳朵。老師:「要是什麼?」

回頭翻了幾套課本,無解。

為什麼課本的比較句只提到了「比~更~」、「比~還~」而完全不提「我比你還要高。」呢?

劉月華等編《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比較句舉出的例句中也有:「那時的條件比你現在要差得多啊!」、「你以為你聰明,人家比你還要聰明。」但並没有針對「要」或「還要」進一步解釋。

無解。

翻開《陆俭明自选集》第一篇就是<“更”和“还”>選自1980《语言学论丛》

說到: 「還」也可以說成「還要」。
舉例: 《毛澤東選集》的一例:「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解釋:「還要」只見於書面語,口語裡很少說,大概是從方言來的。「更」則不能說成「更要」。

呃~「比~還要~」不是普通話?

這個嘛...

2007年11月28日

[書]解決教學疑難雜症的好書-中国語文法教室

中級以上的學習書或參考書至今仍然還是很缺乏,這本書可以說是日本出版的第一本進階學生(二年級)參考用的語法詳解書籍。最近幾年坊間也見語法的學習參考書多了幾本,但還是概論性的要多一些,也就是說多半總匯「一般說法」來解釋問題。現在看來這本書還是一本硬底子真功夫的好書,漢語老師當然不應該錯過。

區辨近義詞、近似句型
日本學生的語法難點
中日對比

2007年11月3日

[求教]慢點說!

網上有一幅圖文,很好奇大家如何讀解這個標題,小小調查:請問這裡的「慢點說!」意思是?

慢点说


投票設定只能單選,請選出一個最適合的答案,如果覺得可以複選或者還有其他答案,懇請留言,感謝。

2007年11月1日

下課了還要玩-ババ抜き

下課了還要玩~今天給二年級選修班玩了個小遊戲,下課了,同學們手中的卡片還不願鬆手,第二節上課鐘都響了還在玩。遊戲!果然能讓人投入啊。大家並沒有像玩Karuta那樣激烈,但靜靜地努力辨認手中的卡片,努力地把卡片都丟出去。呵呵~讓大家忙活,我則巡邏,這個我喜歡!

這班學生雖然私底下很活潑會來跟我聊天但上課時比較安靜,很多同學也想參加中文檢定考試,主動要求上課能給她們一些能對考試有幫助的內容,算是學習慾望較高的班級。這學期我盡量把內容移向準備考試,然而應試總是枯燥的,死背硬記的功夫跑不掉。基礎語法也需要多做練習鞏固,這是打算給她們整理語法前複習生詞,並先穩固將動賓搭配詞組,加強離合詞的概念之後,再練習「了、著、過」以及定語、狀語、簡單的補語結構等等稍微複雜一點的句型。所以這個遊戲算是第一步。

遊戲很簡單,是從撲克牌的一個遊戲變過來的(但忘了中文怎麼說)日文說:「ババ抜き」。說明請看舊文

下載字卡(我沒有時間做繁體版,這裡只有簡體版本):①日常生活用語動詞名詞搭配 範例一(pdf);②日常生活動詞名詞搭配(配合中檢四級用),這套裡面只有「發燒」沒有拆開,就是那張鬼牌(ババ) 範例二(pdf)

2007年10月30日

聽得懂與說不說的關係

讀到一篇文章,其中一段:

这些所谓"近话"或"远话",实在说都是地道的中国话,但是是否都可以进入对外汉语教材,对学生来说是否实用是很值得探讨的。中国人说这类话语能用得恰到好处,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讲,而学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对这类话语的语感并不一定把握得很好,往往用起来很不得体。事实上,就是语调语体恰当也未必合适,因为中国人还是会把他当作外国人看待的,过于“套近乎”,过于“中国腔”,并不一定合适。我曾先后遇到过几个来自日本和西方的男女生,他们拿着地道的京腔跟我讲着流利而含混不清的北京话时(事实上他们完全可以说得很清楚,他们是在有意卷着舌头模仿老北京话) ,我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有些反感。如果我的这种感觉有一定的代表性,那就说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目的语一方的交际者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外国人是有心理距离和言语距离要求的,即要求外国人保持外国人的身份,说适合他们说的目的语,尤其不宜过于“亲近”,过于模仿一些“皮毛”,过于“拿腔拿调”。而他们说错了,说得不地道,说得不得体,说得不礼貌,反而能让人理解和谅解,因为他们是外国人。这种过于地道反而不能让人接受,不地道反而可以接受的现象,可能就是跨文化交际的特殊性所在。[李泉2007]

讀到這裡讓我想到兩件事,一件遠一點沒什麼直接關係,一件則是感觸雷同。繼續閱讀先說說遠的:

大學時代的寒暑假有大半光陰幾乎都耗在山服,不是準備出隊就是出了隊在山裡和小朋友玩得忘了台北。在我還是菜菜鳥的那年暑假,一天晚上村裡的青少年賴在我們紮在校園裡的營區不離開,我在帳棚裡靜靜地聽著隊裡老骨頭正在想辦法說服他們離開,其實已經到了就寢的時間了。說著說著其中一名青少年突然口氣高昂挑釁怒吼著,其他青少年看情況不妙則忙打圓場,隨即拉著這位叫囂不止的青少年離開。青少年生氣的原因是一位學姐模仿山上青少年的口音和他們說話,我想學姐只是想拉攏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並無惡意,但在他們聽來卻異常刺耳。青少年離開,危機解除,老骨頭們沒再提及,而我沒問也沒和其他人提起,但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我想我心裡淡淡地開始注意到口音與文化以及社會階級的問題。


再說說感觸雷同的:

幾年前在東京的一場學術會議上,聽了一場發表。讓我覺得整場不悅,想溜出去透氣。這位先生一口京片子,該捲的都捲上了,不該捲的也帶著那種含著糖果說話的調調,誇張地抑揚頓挫。這有什麼好挑剔的,日本人能學得這麼道地就算是音感超好肯定也是下過苦功夫。唉!我就覺得悶嘛,總覺得就好像被路邊不相干的一個龜毛小哥拉著跟你嘮叨家務事一樣(我不認識發表的先生)。

我經常覺得「聽得懂」與「會不會說或要不要說」是兩回事。好比我們聽得懂髒話、三字經,但是我們不會隨便說是一樣的道理。

最後算是餘談吧!在日本有時候在某些極特殊的情況下我會故意說很蹩腳的日語,只是企圖表示我不是日本人。或許是圖外國人的方便,或許是想避免一些麻煩,或許....不知道。

2007年10月28日

[書]入門指導參考-中文第一步

攜帶方便內容紮實的「新書版」適合初學者自學使用,更值得教師參考。


    第一章 序言(prologue)
    1.中文課體驗-一切都從「我愛你」開始
    2.五個關鍵詞:漢語 方言 普通話 簡體字 拼音

    第二章 世界裡的中文
    1.中文是什麼樣的語言?-從類型論觀點來看
    2.說中文的人們

    第三章 中文的語音
    1.拼音
    2.音節
    3.聲調
    4.韻母
    5.聲母

    第四章 中文的文字

    第五章 中文的詞彙

    第六章 中文的語法
    1.語素和詞
    2.詞類
    3.語法

    第七章 中文的表達


木村老師的書經常是從學生和老師閒話家常開始,讀著讀著偶爾會恍惚之間,讓人誤以為木村老師正埋在座旁大沙發裡,一邊啜飲微香的花茶,一邊又不時伸出手在空中比劃著說:「就像做體操時喊的『一,二,三-四』那個三一樣……」「對,對,就是這樣,好,再來一次……」

從語言到文化,再回到語言,描繪出了中文大致的輪廓。我有時候看情況,給學生介紹這本當作課外加強的參考書。價格便宜對學生的負擔也不至於太大。

[舊的.2006.04.12]

2007年10月25日

[書]解決教學疑難雜症的好書-漢語精華

大師父把學生們訓練得很會問問題。學生們一開始的問題難免不著邊際,師父就是有辦法將學生們的思慮導向正途,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一次比一次正中紅心。

要讓學生們不但能「多問」而且還能「會問」其實不簡單。備課時就得先預測學生大概哪裡會冒出問題,還要再多準備幾個「口袋」以備不時之需。當我能順順當當地不假思索給學生們排難解憂之後,我想我們都從中獲得了成就感,然後再期待著下一回學生提出的絕妙好問。

解決疑難雜症,討論當然是很好的辦法,和同事、和分享館成員們討論都是較常做的,收穫也很大。不過最主要還是整理手邊的參考書。手邊有一些教學寶典,這是其中一本:作者領域廣知識豐富,這本書並不是所謂的「實用」語法書,而多半以作者自己學習其他外語及漢語的經驗給學習者許多建議。書中並不是語法的框框條條,而多半在釐清許多摸稜兩可的認知概念。不僅是學習者的參考好書,更可說是漢語老師的教學好幫手。原文為日語,以下大略翻譯目次:


  • 懶人漢語學習法
    1. 外語學習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重要的是依循一個良好的學習法來學習
    2. 「Schliemann, Heinrich式」外語學習法──「朗讀與背誦」、「interval training」
    3. 給自己限定學習目標──一個與學習時間相應的習得達成度標準、必須要對投資報酬成果感到滿意
    4. 「聽、說、讀、寫」之個別技能的學習方法──突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
    5. 外語教育與學習的指標──「Endo系數」[1]──良好的教科書、辭典、語法書
    6. 笛卡爾的方法,學習古典語文的喜悅
  • 發音六講
    1. 聲調
    2. 母音(韻母)
    3. 子音1(聲母)
    4. 子音2(聲母)
    5. 兒與兒化
    6. 重讀輕讀與句調
  • 漢語精華
    1. 日語與漢語根本上的不同
    2. 「土星及土星環」模式
    3. 舊訊息與新訊息
    4. 「補語」及「把」字句
    5. 關於句調的輕重讀
    6. 動詞的「結合價」
    7. 關於「定語」的一些問題
    8. 關於「狀語」的一些問題
    9. 動詞尾的成分
    10. 感嘆詞和語氣詞
    11. 句子的連結方式
    12. 學習古典語文的重要性
  • 「了」的重點
  • 北京話與普通話
  • 漢語語法插畫圖解小冊
  • 後記:「我不會,對不起」

[1] 作者引用Engel's coefficient生活指標,自創的學習指標。

初級班也很容易懂的歌

給學生流行歌曲,即使只是課餘補充,學生都還是很想弄清楚歌詞的意思,偏偏最近的流行歌曲多半流於文字堆砌(當然,我對中文歌壇並不熟悉,大多只是從我打聽來的「當紅歌手」的印象而來),要不只為了押韻拼湊,要不無病呻吟;想要了解一堆艱澀難懂的詞彙,或是抓住歌詞的意義其實很難。別說初級程度了,中級班也是搔了半天腦袋還搞不清楚所以然。今天下課後跟同事聊天,這位日本老師提到了這首歌,哇!真像是個救星似的,完全淺顯易懂,還容易上口,讚啊!我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團體呢!



你覺得呢?

2007年10月7日

秋日之五味雜陳

掛下電話,心想,身體不適可以請病假(雖然補課是件更麻煩的事),那麼心靈不適是不是也可以作為請假的理由呢。

繼續閱讀剛開學的五味雜陳亂記


  • 拿到了暑期講座的學員心得,大家的評語都算上乘,很高興不負所望。雖然我還是搞了一點烏龍,所幸還有墊檔資料彌補。其中一位老師的心得說到:「聽到大家都有類似的煩惱,覺得心頭的壓力減輕了許多。」在日本老師們也是單打獨鬥的多,這樣的講習課程也是一個讓老師們分享教學甘苦的難得機會吧。難怪很多老師總會每年都參加(逼得我不能炒冷飯。)
    老師們的共通的煩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高材生班級的學生問卷也公開了,評語也算不錯,幾乎和我對他們的觀察和理解(預測)一致。不過,調查結果裡面竟然混雜了兩名根本不是我班上的同學(不同科系)。科技發達是方便了很多,不過遇到這樣會填錯問卷的天兵,實在也莫可奈何。人腦還是要先於電腦吧?

  • 夜涼如水,又是紅柿子的季節、清酒的季節、秋刀的季節....

  • 或許吧,小學校習慣Top-down,大學校希望Bottom-up。下週又要講Podcast了。

  • 秋天是運動天,是學習天,是藝術天,但其實也是很好的發呆天...

  • 變了,什麼都變了!大大小小、雜七雜八,還來不及適應,這不只是換個招牌而已的吞併。

2007年9月30日

生詞複習karuta大會

今年五月開始在週六的課給學生使用Podcast,學生在發音上的進步的確比往年要多些。成效在較認真的學生身上特別顯著,對日本學生較難的音或是由於拼音規則而造成的難音,也都能很正確地拼讀。

驗收方式是上課一開始先檢查前一週的podcast內容,學生必須配對前來對話,我要求學生將焦點放在每次的學習重點上,如果沒有發好就指正學生的舌位與口型。驗收的用意在於即時糾音,我並無意評價優劣,但對學生來說相當於「考試」,使得上課氣氛也較為緊張而無法輕鬆。另外,學生不自覺地將全力集中在發音,也造成了對漢字「形、音、義」分離的現象,也就是會說但不會寫、或不能讀出漢字字音的問題。Podcast的實施方式當然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段時間一直思考該如何改善這些問題。

這是我為了改善上課氣氛並加強漢字讀寫的活動:Karuta大會

karuta


カルタ(karuta)是日本人常在過年時玩的一種遊戲,カルタ源於葡萄牙語carta是卡片的意思。「百人一首」歌ガルタ(wikipedia中文說明)可為其代表,遊戲規則可以參照wikipedia英文說明,有關karuta的圖片請參照Google Image

    進行方式第一回合
  • 1).準備Podcast裡出現的所有的生詞作成字卡、只寫上漢字和拼音(如要測試漢字可不寫拼音或注音)
  • 2).讓學生自行剪成一張張卡片,亂序排列在桌上
  • 3).老師唸生詞,學生搶卡,搶到最多卡片的人就勝利


  • 第二回合決賽
  • 1).每組勝利的同學為小組代表參加決賽
  • 2).其他同學也不是旁觀而已,老師將一套卡片平均分散給每組成員,這一回合由學生自己唸生詞
  • 3).搶得最多的小組勝利,老師可以送給學生一個小小禮物作為鼓勵。


  • 心得:很滿意^^

  • 雖然只是把講義或課本裡的生詞換成卡片,當詞彙亂序排列之後,學生會發現模糊不清的生詞其實還不少,他們會自行排列組合,找到自己混淆的生詞來跟我確認。
  • 當學生知道可以獲得小禮物時,氣氛拉到最高潮,大家都卯足了勁努力認字。
  • 卡片可以視學習階段擴大應用,換成圖卡,短句,日常用語...等

上課氣氛嚴肅我想還有一個原因是老師自己的論文壓力,心情緊繃像條撐得過緊的鋼弦,說不了笑也搞不出笑。呵~週六課後看著學生帶著滿足的笑容跟我道再見步出教室,實在是一種無可比擬的愉悅。


----------------補充:karuta在教學上的應用----------------


文字說明還不如看實際例子,剛才檢索了一下,發現YouTube裡有個兒童英語教學Karuta的例子,很不錯喔。只是,有點吵~~~繼續閱讀[+/-] 展開/收回


[2006.11.26]

2007年8月11日

[課室活動]VO搭配

活動目的:認漢字,動名詞組搭配

peidui

  • 準備:動詞和名詞分寫的字卡(下載字卡範例(pdf)
  • 適合程度:初級(我的一天動詞名詞詞組搭配)
  • 適合年齡:老少咸宜,樂意做遊戲的班級
  • 適合班級:團體班(約4人一組)
  • 遊戲方式:
    ①老師先隨意抽出一張,其餘卡片洗好平均發給每人。先讓學生們看手中的字卡將能夠搭配成短語的字卡先抽出(可以要求學生唸出搭配好的詞組,如果唸錯了字卡再收回手中),剩下的順一個方向從隔壁的人手中抽字卡,如果有可以搭配的就放下,如果沒有就讓隔壁的抽手中的字卡,最後剩下一張不能配對的字卡者輸局。

    ②兩人一組,不看字卡兩人同時任意拿出一張字卡放在桌上,如果兩張能配成對的就往字卡上拍一下,先拍的人可以拿桌上的所有字卡,字卡多者獲勝。

中級以上應用:適合遊戲①的方式,將字卡擴展成長句或複句,如:「因為小李感冒了」「所以沒來上課」,「沒想到你的菜」「做得還真不錯」。

2007年8月9日

從「ネイティブならでは...」思考非母語教師培訓課程

高材生選修班裡的一個學生對我上課的感想:ネイティブならではの授業だと思います。意思是說:「我想母語老師上課就是這樣吧。」其實這個感想在我的預料之中。即使我已經減少很多「課堂活動」而將多數時間安排集中在知識講授和句型操練。

今年接了兩個師資講座,一個已經緊鑼密鼓,一個將在明年初進行,我大多負責教學活動設計及語音教學。當然,我是Native speaker teacher,學生們如此看我,其他老師們也是。許多活動在我看來理所當然,然而非母語教師(Non-native speaker)卻認為並非如此,我設計的一些活動或實際進行並且獲得學生們好評的活動在他們看來有時覺得並不適合他們。為什麼呢?

有個朋友研究兒童英語教學,擔任教育局的小學英語教學指導員,她的專長是結合音樂律動的教學活動,聽她談起來生動活潑。坊間許多英語教學遊戲的參考書和資料,不止是英語的母語老師,日本老師也普遍拿來參考。好吧,英語教學領域不同「民情」不同。那看看書店裡的日語教育的遊戲和課堂活動吧,也是琳瑯滿目一列又一列,教日語的老師們可以和學生們玩遊戲,教中文的老師為什麼覺得在課堂做遊戲不適合他們?

那麼非母語教師培訓課程是不是要配合當地國情民情?以及當地中文教學的歷史背景?

2007年8月3日

[釋懷]中文是難!...

期末考卷一角
對我來說「難!」意味著無解,毫無頭緒,束手無策...

剛來日本的頭幾年,很在意學生說「中文很難。」聽學生說「難」,就覺得是因為自己教得不好,解釋得不夠清楚。儘管我使出了渾身解數備課再備課,「難」就像是學生們的口頭禪似地,每一個「難」字就像一塊塊大石頭不斷向我擊來。我怎麼樣也沒辦法讓學生們覺得中文很簡單。

再幾年,不知是我被「土著化」了還是怎麼了,開始把學生口中的「難」真當成他們的口頭禪,就好像日本人見人就說「啊!今天好熱啊!」,「哇!夠冷的...」一般。聽了就如耳際的微風,輕飄而去。

再幾年,我才開始聽見學生們說「難」之後原來還有一句話:「但很有意思!」(可能是我開始聽得懂日文了,哈)

這幾年,我越來越喜歡聽學生們告訴我:「中文很難,但很有意思!」我也看到了他們臉上的微笑。我開始驕傲地感受著學生們正在接受「難」的挑戰。

是啊,中文是難!不單是中文,其他語言何嘗不是如此,重要的是學得愉快啊。

[寫於心花怒放:剛得知學校跟大師父打小報告說我教學努力,學生很愛。]

2007年8月2日

教學環境相關資料

不定期更新

2007年8月1日

[演講筆記]漢語老師不是很好當的

這幾天趕稿子,趕成績,一切都在趕...還得匆忙監考後趕場聽演講

演講

陸老師的講題是「中国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问题」相信許多人在他的文章或其他會議也聽了一些。對我來說,在會場看師父們和陸老師、馬老師談論問題的光景最是吸引。

大綱簡單摘要如下(應該是為了配合日本,原稿都用「中国語」):

  • 一.語法教學在整個中國語教學中的定位問題
  • 二.中國語語法教學中需要關注哪些中國語語法現象?
  • 三.中國語語法教學的語法研究與中國語語法本體研究不是一碼事
  • 四.中國語老師不是很好當的
    在中國語教學中、語法教學得採用隨機教學模式,採取點撥式教學法,這對一個中國語老師來說,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這要求中國語老師:

  • 1.要有較好的中國語語法基本知識。
    2.要善於分析思考「為什麼?」、「是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
    3.要學習、了解最必須的語法分析理論與方法。
    4.要有很強的研究意識和一定的語法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語老師不是很好當的。要當好一個中國語老師、得具備三個基本條件:責任、知識、技能。

還有呢,陸老師總是很仔細地聽我問一些蠢問題,再給我真誠的建議,實在是不虛此行如獲甘霖,感激啊!哪像大師父只隨手用手上的帽子敲我的頭,嘮叨:「那篇論文看了沒有!」唉~不過,師父的確是看透了我的懶散。

2007中級選修(上)message

我已經很習慣了,有的班級上課氣氛是學生們都很冷靜,喜怒不形於色。你搞笑也好,帶來什麼很能抓住他們心坎、讓他們竊喜的小玩意也好,你都不會看到太多明顯的反應。這個中級班就是這麼安靜,但是領悟力極好的一群孩子。我只好讓他們寫下,看我耍寶耍了半年以來,究竟心裡在想些什麼:(以下日文)

繼續閱讀[+/-] 展開瀏覽


  • 分かりやすい授業で、毎回中国のいろいろな情報についても教えてもらえるので、とても楽しかったです。北京オリンピックが来年に迫っていることもあり、中国に対する興味が一層深まりました。
    来学期見てみたい映像としては、中国の学生がどのような生活をしているのか、といった内容のものが見れたら嬉しいと思います。
  • アジアの民衆文化がすきなので、色々と中国の風俗を見せてくれてとても面白かったです。胡同の様子とかとても好きでした。
    台湾の下町の風景が見たいです。人とか家とか町並みとか。ネコと子供と年寄りがすきなので、下町の中での彼らの写真を見せてくださると喜びます。
  • 中国語のピンインがやはりうまく憶えられないけれど、中国語がどのようなものなのかは、だんだん分かってきたと思う。
    授業では、文法だけでなく、中国の風景や文化なども分かって、とても面白いと思った。
  • 2学期も中国語を努力して勉強しようと思うので、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台湾のこともっと勉強したいです。
  • 楽しい授業でした。先生、お疲れ様でした。
  • 写真を見せてくれたのがとても面白かった。最初に見たような中国語インタビュー映像がもっと見たいと思った。跳蚤市場の写真がもっと見たいです。
  • 中国の文化も紹介してもらえるので、興味深く授業を受けることが出来ます。また、先生はとても質問しやすいので、助かります。台湾で楽しんできてください。
  • ゆったりした授業で写真や雑誌をみながら勉強できてよかったです。
    台湾のことをよく知らないので、台湾独自のものや、有名なもの(観光地など)がみたいです。
  • 料理が並んでる写真を見るのが面白かったので、もっと見たいです。あと、結婚式の写真とかあったら見てみたいです。
  • 汉语越来越难,我不会说汉语。
  • 今、とても台湾に行きたいです。最近飛行機も安いらしいと聞きます。前にTVで見た台湾の風景がとてもきれいで、そこに行ってみたいと思ってますがどこだったか覚えてません...。台北のどこか海が見えるところでした。
    この前、近所のショッピングモールに中国茶も扱っているお茶屋ができたので、ジャスミンティーの細工茶を買ったけど、もったいなくてまだ飲んでないです。授業は楽しいかったです。後期も楽しみにしてます!
  • 商店街のようなとことの写真が見てみたいです。
  • 説明が丁寧なので、授業がわかりやすいです。
  • 後期も先生がいいです。本当に、半年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はしかのことでわざわざ補習をしてくださったのは先生だけでした。とても助かりました。後期も会えるのを楽しみにしています。
  • ネイティブならではの授業だと思います。
  • 半年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授業はとても分かりやすかったです。補講も開いて頂い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我考上了中检三级,我真高兴!不过,我还记不住很多词儿。所以要是考上中检二级就得记住好多生词。对我来说,听和说汉语很有意思,不过,记住词儿不喜欢。这个暑假我和朋友(她也是你的学生)打算去北京。在北京,我想用汉语买什么,跟中国人说。
  • 発音がはっきりしていて分かりやすくてよかったです。中国の人や習慣についてまたいろいろ聞きたいです。
    台湾の風景や街並みに興味があって、見てみたいです。また後期も頑張りますので、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上にもあるように写真をたくさん見せていただけて、楽しかったです。やっぱり教科書を読んで文法を覚えるだけよりやる気が出ます。
    写真ですが、ちょうちんの様な形のライトが好きなので、あったら撮ってきていただけると嬉しいです。一学期間、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写真や雑誌を使った授業だったので、飽きずに楽しく勉強できました。体を気をつけて楽しい夏休みを過ごしましょう。
    中国で流行しているお菓子の写真やパッケージが見たいです。
  • 中国の写真や餃子の作り方など、色んなことが聞けて楽しかったです。中国の茶道具?というのか分かりませんが、中国茶や淹れ方の話ももっと聞けたらなと思います。
  • 先生が劇形式のテストとかいろいろ工夫をしてくださったおかげで、抵抗なく中国語を覚えることが出来ました。前期は休んでしまいましたが、後期は皆勤します。後期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台湾の俳優が見たいです、かっこいい人がいいな♥
  • この半年間楽しい授業を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授業中見せていただいた写真や雑誌はとても興味深く、飽きずに授業をうけることが出来ました。
  • 前よりも中国語の文法がわか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やっぱりいっぱい話す事は大切だと感じました。



開玩笑啦,我可是正經的很!主要是問他們下學期想從我的iPod百寶箱看些什麼。

2007年7月27日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練習補語

其實就是一首歌,好多補語呀!看來不錯吧。
哦,耶~~我那群小女生一定會很愛!



不急,等我有空再把歌詞整理一下(字幕有些錯誤)panduola.pdf已上傳。不過,這裡已經有歌詞加拼音的資料啦!雖然一邊聽歌一邊追著歌詞會亂跳。呵~這個網站資料越來越豐富,真是用心經營!

2007年7月22日

反饋:初級漢語課堂教學演示(外研漢語網)

感謝Mandarinholic發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課堂教學方法討論話題。我也來響應一下,不過,這才發現很明顯我真是話多,呵。

繼續閱讀展開觀看教學示範影片



整體
  • 看得出來是一個為了拍攝而製作的教學示範,應該不是一個實際的教學課堂。雖想下載完整的影像,確認影片是哪一階段的教學示範,不過這兩天試了好多回一直沒法下載成功,罷了。還好,Mandarinholic已經幫大家剪輯好了重點片段。

學習點
  1. 有效的學習重點提示[noticing(noticing hypothesis)]:上課開始便在黑板上寫下句型,清楚揭示學習重點。並讓同學們注意到今天的學習重點為補語,所有練習都緊湊地將焦點圍繞著補語進行。
  2. 顯然是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於初級老師比較容易發生的teacher talk[1],教師都控制得極好,無多贅言。也能選擇與學生程度相應的提示說明或動作來讓學生了解。(不過還是雞蛋裡挑個骨頭,我覺得無妨直說「巧克力你吃了嗎?」,而不需要說「東西你吃了嗎?」其實我也看不出來究竟是不是巧克力...)
  3. 在不依賴教具、圖卡字卡的應用,而只靠老師簡單明瞭的引導技巧是很值得學習的。學生通過實際的操練學習新語法點。比只聽老師講解更有力。
  4. 話題引導:很自然地將「你吃早飯了嗎?」引導到「早飯你吃完了嗎?」
  5. 顧慮到學生可能不願吃甜食的尷尬。說明:如果妳喜歡你可以吃,如果妳不喜歡沒關係。但上前幫忙找錢的同學在大家都練習時有點手足無措。

思考點
  1. 不太明白老師為何對著大家問好時說:「你好」。
  2. 老師還是用英語做了一些解釋,如果學生母語相同還好。不過語言中心大多還是各國學生混合開班,用媒介語說明並不太實際,我想就學習焦點部分,老師可以和學生們培養一個默契,如每次都用一個很大的紅箭頭磁鐵指向學習重點。這次的學習重點在補語,箭頭就指向句型的補語位置C,做了幾個練習後學生自然能明白。
  3. 關於「教師行為」可能是我個人比較吹毛求疵的。即使是很明顯地開玩笑,我都盡可能不當著課堂批評學生,尤其是一種近乎說教的批評。如果真要說教,那一定是這個學生太混,到了不說不可的時候,而不是在語法練習時。(或許是日本學生比較內斂,不太能承受在同學面前被指責。儘管並不是真的。)如:學生功課沒做完。→這個學生真糟糕。學生的語言邏輯矛盾時→這個學生有問題。學生字寫不好。→搖頭嘆息。(或是將「中華文化」倫理道德教條套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學生身上。)或許算是個人風格?
  4. 找到錢,最後的安排是一起去買東西吃。儘管不是真實的課程,我覺得這樣的結尾安排很突兀,也不太實際。

其他
  • 影片在單元「導入」的技巧上很值得新老師們學習,也的確達到了影片的目的。但以實際教學來說,再進一層要注意到「語法點強化」。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為語法「結果補語」,通常這個語法點出現時,學生都已經學了不少詞彙,如果能在導入語法說明後(影片的最後),再將學過的詞彙語境拿來快速套入補語,不但可以複習也可以加深學生們對新語法點的穩定度。畢老師只帶到了程度補語:「可是寫得不好看。」。我通常是把之前學過的詞彙語境用圖卡或詞卡讓學生快速地做一次代換練習。
初級漢語


後來檢索了一下,發現這是一套師訓的示範教材:畢念平主講;劉月華學術指導《初级汉语课堂教学演示》(含DVD4张及使用说明与课堂教学评荐表)。看來不錯很值得老師們找來參考。

呵呵,我真是太歲爺頭上動土。



[1] teacher talk指課堂中教師對非母語學生們說話時,為了和語言程度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的學生們溝通,採用了不自然的說話方式。多半表現在簡化的語法,不合語法地羅列詞彙等,或使用近似對兒童說話的方式。具體如:(1)為了配合學生的程度而大幅減慢說話速度,或拉長句子,或比平常說得更大聲。(2)只用最基本簡單的詞彙,過度刻意減低話語內容的難度(type-token ratio)。(3)經常只選擇更簡短,更單純的語法。(4)老師怕學生不了解而想要再多解釋造成一人唱獨角戲情形或反復說著同樣的句子。(5)課堂活動偏於教師一人說明,提問,命令,而學生照做的方式。但教師的teacher talk並非完全不好

2007年7月19日

日本的中文檢定考試

繼續閱讀[+/-]以下是日本主要的中文能力檢定考試


  1. 日本中国語検定
    日本中国語検定協会

  2. 国際観光振興機構(JNTO)ウェブサイト|通訳案内士試験
    筆記(第1次)試験
     筆記試験Ⅰ:外国語についての筆記試験 (記述式)
       英語、フランス語、スペイン語、ドイツ語、中国語、イタリア語、ポルトガル語、ロシア語、韓国語及びタイ語のうち、受験者の選択する1ヶ国語 (ただし、ソウル市では韓国語のみ、北京市、香港及び台北市では中国語のみ実施)
      筆記試験Ⅱ:日本語による筆記試験 (マークシート方式)
       (ア)日本地理、(イ)日本歴史、(ウ)産業、経済、政治及び文化に関する一般常識
    口述(第2次)試験
       通訳案内の実務(筆記試験Ⅰで選択した外国語による実践的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人物考査を含む。)

  3. (社)日本翻訳協会 「翻訳技能認定試験 <翻訳検定>」
    A部門 文化、芸術、スポーツ

  4. 日本ビジネス中国語学会 ビジネス中国語検定試験
    日本ビジネス中国語学会(日本商务汉语学会)

  5. (TECC)Test of Communicative Chinese
    TECCでは企業・学校様のご都合にあわせて、ご指定の場所と日時で、各団体単位で実施いただく個別団体試験を行なっております。※日本国内の企業・学校が対象となります。

  6. 実用中国語技能検定試験
    財団法人・アジア国際交流奨学財団 実用中国語技能検定試験実施委員会

  7. 漢語水平考試HSK
    中国教育部認定

2007年7月15日

[課室活動]傳球問答

  • 使用道具:①球(選擇軟質球或小型充氣海灘球,以避免遊戲時受傷)②哨子(或其他能引起注意的道具)
  • 適合程度:初、中、高均可
  • 適合年齡:老少咸宜
  • 適合班級:團體班
  • 遊戲方式:拋球人邊發問邊將球拋給任何一個人,接球人回答;接球的人再拋球發問,如此循環。
傳球

繼續閱讀教學建議

  1. 用於學過初級的進階班在開學時的自我介紹,可以打破沉默熱絡氣氛。
  2. 如果是中級以上的團體班,老師可以指定問題,讓拋球人說出適當問句,如①問名字(圖),讓拋球人自由說出適當的問句:「你叫什麼名字?」,「貴姓大名?」;如有錯誤,老師再指正。看輪得差不多後,吹哨子更換題目。如:②問生日?③問國家?④問愛好?⑤問年齡?等等。
  3. 加入日常會話應對,如:「對不起」→「沒關係」;「謝謝」→「不客氣」...
  4. 用於詞彙搭配:拋球人說:「打」,接球人說「電話」;「打」→「棒球」...
  5. 用於名詞量詞搭配:拋球人說:「一瓶」,接球人說「啤酒」;「一本」→「雜誌」...
  6. 如果學生們的母語一樣,可以用翻譯法複習生詞或短語:拋球人說:「sleep」,接球人說「睡覺」。或者反之。
  7. 用於故事接力、成語接龍等。

你覺得還可以補充些什麼嗎?
你也認識李思東啊?哈,握手!:)

後記:學生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EVE:在歌德的第一堂課


2007年7月1日

抄筆記與板書

有時覺得我的板書很亂。

更早以前,板書之於我不過是拿來彌補口說無法完整表達時,在黑板上畫幾個大字給同學們看看的工具。後來多半整理出重點條列,但也沒有什麼大標題、小標題,而順序只是我說到哪兒就寫到哪兒。更後來我開始提醒自己要把板書寫好,因為發現,大多數學生的筆記並不是抄上課的重點,而是把我在黑板上寫了什麼就一字不漏地依樣畫葫蘆,謄進筆記本或課本空白處。

學生不會抄筆記?

學期進行到了三分之二,我的學校「們」紛紛開起類似「教師如何自我成長,如何檢視課堂教學成效,如何提昇教學方法」等等的講座,當然我也得聽些講座,看些文獻。這讓我再次重新讀解學生的一些現象,更把角度從自己的課堂延伸到大學的文化,很有意思。

這天,教育專家說到了老師們不特別提醒學生的話,大學生不會抄筆記,也不知道抄筆記的目的是什麼?我這才恍然大悟!回想到學生們複製我板書的能力。

回到起點

以往我總認為我的工作只是教語言的一個科目,只注意到培養學生們學習中文的習慣,指導練習的方法。總覺得一般課堂的學習方式或學習態度並不在我的管轄範圍,何況我還是個外國人。這學期我重新整理自己課堂教學進行的動線,開始留意自己板書寫得夠不夠完整,婆婆媽媽地更頻繁地提醒學生們我現在說的這句話很重要要拿筆抄下來,甚至於說明抄筆記的方法。備課時我盡量把板書的重點也歸納一遍,一上課就把今天的學習重點用條列式或主題式寫在黑板上固定的一角(這麼多年來似乎都只是想到才寫,哎呀!)。這應該是教學法最基本的功夫,而我在這十多年後才重新養成要貫徹執行的習慣,呵!



後記:和同事們談了筆記和板書的問題,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也許重點並不在於我的板書,而在於我要不要或該如何指導學生們作筆記。

2007年6月13日

課堂Podcast:(2)協作篇

課堂Podcast:(1)菜鳥篇

我去年做的Podcast自10月秋季期起擴大成所有一年級五個班級同時進行,並和另一位老師共同策劃。這樣一來可以讓本來教材不同、進度不同的班級稍微維持一個共通進度,進入二年級混班後個別落差不至於太大。不過錄音還是由我一個人用電腦錄音包辦,這個學年度起我們開始合作錄音。

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不過要湊在一起錄音並不容易。我找到使用Pamela側錄skype的方法,效果不錯。下圖是Pamela的控制面板,操作很簡單。側錄後自動生成mp3,如果不需要剪接修改直接上傳到網上就好,真是非常方便。免費版只能側錄15分鐘,不過Podcast本來就不宜過長,這樣的長度剛好。

pamela

使用Pamela共同錄製語音檔案解決了地域上的距離的問題,換句話說邀請世界各地的來賓上Podcast都不是問題,老師們有興趣也可以共同製作,只要在skype通話就好。是不是很方便呢?另外也試過用skype打普通電話同步側錄,效果也很好,做幾次電話訪問錄音也可以替Podcast增色不少。

下面是第四次的錄製內容,我的麥克風並不好,錄起來聲音是不錯就是噪音大了些。謝謝Pbice教我過濾噪音的方法。

 

【其他應用】

此外,我想還可以在糾正學生發音時發揮功能,(像我大師父讓學生使用skype問問題)讓學生在固定時間使用skype發音練習,側錄學生練習的錄音還可以用來分析學生的語音哪裡有錯誤,這些檔案都可以再應用。

2007年6月3日

不要拿眼前去判斷教學成效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有一些偶然的機會和幾個舊生深談,幾回下來讓我想到大師父曾經說的一句話:「不要拿眼前去判斷教學成效。」

talk


我的目標是給一年級的學生奠定基礎,不只是全程都在發音上不斷要求,也希望能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森和山是第一學期期末考後被我嚴厲警告過的兩個舊生,下學期一開學便把所有成績落後的同學調到最前排盯著。

這晚,【森】對我說謝謝,說他現在能深刻感受到我的愛之深責之切。說我的警告撞醒了他反省不能再不加緊努力。而我也的確沒有放棄他們,看著他們稍有進步,從來沒有忘記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贊美。森說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鼓勵,而我則是能從學生口中聽到這些,感動不已。

森說升上了二年級更能體認到學校的名氣與優良傳統,雖然還沒了解學術研究是什麼,但師父們頂尖的成就也令他佩服。而面對師父們的嚴格要求,卻讓森擔心自己的能力永遠跟不上,怎麼努力地準備都還換不到一句鼓勵,開學至今也還沒能感受到師父們嚴厲的背後的那份慈愛。

我想其實我們對學生的愛是一樣的,這裡不只是訓練能夠使用中文的人才,更是培養professional的地方。我認為老師要求100分是一種責任,如果只要求80分,學生誤將80分當作100分則是學生的損失。有些課程讓學生以為中文很簡單,其實還抓不到核心真髓。能知道中文不簡單,也是一種深入探索的吸引力。森憂鬱的眉頭並沒有舒解,或許是想到第二天的課題還沒有準備。我安慰著再給一些時間,不需要要求自己做到100分,背了又忘也沒關係,詞彙會滾雪球去了也還會再來,忘了再背也能印象加深。大學四年能夠真正下苦功的也只有這兩年,老天是公平的,花這個精力的成果一定會回報給自己的。

【山】是個樂觀的孩子,高中時就選修了中文,對中文也有興趣但就是不怎麼下功夫。同事說他唸的並不是升學高中,大多數學生進入專門學校培養一技之長就業,也因此學習風氣並不是很盛。山倒是不像森一般對於跟不上要求而耿耿於懷,似乎對他能跟上的70分就感到滿意。我上課時偶爾給他們看些照片,他總是興味盎然,山對我說學中文越來越有意思了。他興奮地拿著三月去北京遊學拍的照片跟我們分享在中國發現的各種趣事,我看到他述說時眼角的明亮。

【海】是自動自發的學生,雖和年輕三、四歲的同學們也相處融洽,看得出來他不帶稚氣與眾不同。這才知道原來已從事醫學生物類論文的英譯日的工作,真正有興趣的是醫學,卻與醫科無緣。雖然不是第一志願但對中文也很有興趣,然而二年級的課業壓力大,光是複習預習時間都不夠用了,讓他不免憂心與興趣漸行漸遠,也對目前的課業投入開始產生了懷疑。面對學生的成熟與對夢想的執著令我感佩在心,我鼓勵他這兩年還是繼續衝刺,努力絕對不會白費。三年級分科後便能有更多的時間應該把握機會盡量主動去生物等醫科相關科系旁聽。海早已查了學校的選課規定,即使合併後選課還是有所限制,正懊惱合併並沒有帶來更多機會,更不知道還有「旁聽」一途。這會兒眼前一亮笑容重新浮上眉角,讓人看了真是舒服。


開學前在走廊遇到了【明】,她面帶燦爛的笑容拉著我說春假去台灣玩得很開心,說終於了解去過台灣的同學愛上台灣的心情。明和大多數同學一般二年級暑假也到北京留學,才一開始就被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嚇得想要馬上回日本。明大哭一場雖然開始慢慢去調適留學的生活,也重拾樂觀態度面對在中國的生活。她知道自己是喜歡中文的,但心裡總是有些不能釋懷的糾葛。明不能明白為什麼店員說話的態度要這麼兇,也不能了解老是競爭和不禮讓的態度究竟從何而來。明回到日本後和母親聊這些,母親說:「其實這就是人性啊!日本在戰後也是這樣啊,人只能自顧自己顧不了別人啊!」她恍然大悟,生活的時代原來不同,她更公平地看待她在大陸的經驗,更樂觀地愛她的中文。

她高興地繼續說,台灣之行使她發現學校給她的訓練讓她更有自信。明很高興剛升上三年級的她能夠用中文和旅途中遇到的台灣人聊天,大家也不斷讚美她的中文學得很好。雖然在台灣只有短短的幾天,在許多小事中體會到台灣人的友善,輕鬆心情讓她感到非常意外,同樣使用中文但這些是她在中國體會不到的。她還認真地問:「那友善是什麼?台灣人真的都這樣嗎?」我笑說難道你不覺得我也很友善嗎?呵呵。她能在台灣自得其樂那更接近自己行事態度的熟悉讓她安心。這的確讓她想再去台灣,想再多認識台灣。但明仍然覺得大陸有大陸的吸引力,她仍然很高興能夠更深入去認識中國。這讓我覺得十分欣慰,小女孩真的長大了。

2007年5月22日

任天堂遊戲機走入課堂

繼iPod之勢,任天堂也不甘示弱。嗯~「學習」的彈性越來越大。像我這種「老」師,要拿什麼來維持或提昇新一代的學生的學習動機?

課堂教學越來越難!

任天堂DS遊戲機導入中學英語教育(京都)
headlines.yahoo.co.jp
擇要翻譯如下:

京都府八幡市四所中學5月21日開始,針對2年級550名學生為對象,利用上課的前15分鐘使用任天堂DS遊戲機學習英文生詞的軟體,實施「短時間集中學習」。

2006年9月起針對三年級學生在5個月的實施後,測試學生的詞彙量由平均360個生詞增加到420個。實施前,習得1300個詞彙量的學生佔19%,實施後增加為79%。

問卷顯示70%以上的學生認為「可以學到正確的發音」。超過50%以上的學生認為「可以學到正確拼法」。學生認為可以幫助聽力和拼寫。另一方面約有30%學生認為「能記住生詞正確的意思」。

2007年5月10日

一「個」理想?

又是量詞,好玩的量詞。

課本裡的常用量詞說明與舉例都很詳細,從典型到非典型、又從具體到抽象鉅細靡遺。課後學生一臉狐疑來到跟前:「老師:理想也能計算嗎?怎麼計算?」

「我有一個理想。」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國家。」

對日本學生來說,實在難解。

量詞不只是「計量」詞。

2007年5月7日

[參考資料]Podcast應用於外語教學

a Fool with a Tool ~~Is Still Fool


2007年5月2日

補救學生的發音問題-跟述法

上學期一個學生被當,他缺課多發音上有很多問題。這學期似乎有點改過自新,老老實實準時來上課,一開學就將他的朗讀的錄音交給我讓我糾音。聽了後其實他最明顯的問題:聲調、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後音混淆並沒有改善。如果沒有從旁指正,他還是一直反覆錯誤。既然他很有心要正音,打算換個方式讓他練習。考慮到我的時間和其他客觀因素,暫時只能加強他的自習方法。

去年同事將課本付的CD改成可以讓學生跟述(Shadowing)的CD,發給同學練習。今天打算讓他拿CD邊聽邊練邊錄,再看看效果如何。

以下是舊文[8/23/2005]

最近日本出版了幾本將外語口譯訓練方法引到初級中文課的教學的書,最主要的應該算是:這一本(Amazon連結),作者這兩三年陸續在幾個相關研討會發表了她的研究。也在(2005年)的高中漢語教師進修班中介紹,引起許多教師的興趣。

方法並非創新在口譯訓練中可說是常識,但引導到初級教學中確實讓人耳目一新(至少在日本教學環境是新的)。獨有方法還不夠,這樣的訓練需要一些輔助材料的幫助才能夠進行。這就引出了更多週邊教材的可能性。
將幾個方法簡單轉述如下,有興趣可以參考其他語言的口譯訓練。

  • Quick-Response/快速反應:聽到單詞、短句後即刻翻譯
  • Lagging/時差複述:聽到單詞、短句後、跳過一個翻譯出上一個聽到的詞語。然後進而跳過兩個說出前一個聽到的詞語。
  • Shadowing/跟述:像影子跟隨一樣把聽到的所有句子依樣逐字唸出
  • Reproduction/複述:聽一個段落的敘述後立刻複誦
  • Dictation/聽寫:將聽到的詞句用筆寫出
  • Sight-translation/視譯:一翻開原稿就立刻翻譯
  • Summary/摘述、大意:聽到一整段敘述後摘出大意
  • Note-taking/筆記:一邊聽一邊作筆記,再依照筆記複誦


每個方法都有不同的訓練的目的,也並非皆適合拿進初級課堂中練習,粗體字部分是目前較受到矚目的。

延伸閱讀:周樹華:Listening Strategies(pdf檔)

2007年4月23日

「* 明天我們去幫忙他一下,好不好?」錯在哪裡?

這是閒聊涼台裡的一個討論的回應

「幫忙」是述賓結構(離合詞),『本身不能再帶賓語,可是從意念上說,述賓結構可以有受事。要讓受事在句子裡出現,可以有三種辦法:
(1)讓受事作為雙賓語構造裡的近賓語出現:「幫我忙」。
(2)用介詞把受事介紹出來:「給我幫忙」。
(3)讓受事作為準定語出現:「幫我的忙」。
(1)(2)受到的制約比較大,(3)是最方便的說法。』如:「革命」只能說「革他的命」。「打主意」能說「打他的主意」、「打他主意」。

【以上參考:朱德熙《語法講義》】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幫忙是『「習用語」幫助別人做事,中間可插入其他成分。』如:動時量、了著過、動結「幫得/不了忙」、動趨「幫得/不上忙」。

學生類似的誤用常見的還有「見面」,不能說「* 我見面一個朋友。」

鄧守信主編《近義詞用法詞典》文鶴1996比較了:「幫助」、「幫」、「幫忙」、「協助」
其中說明:『幫忙、幫助的用法很不一樣,只有幫助可以接賓語。但在台灣國語中兩者可以互換使用。在大陸和台灣都可說「請幫助我」,如果說「請幫忙我」的話,除了台灣以外的人則會糾正你。兩岸都說「幫我一個忙」,不說「*幫我一個助」。』(原文為英文,我只擇要翻譯。)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在這裡就停筆,台灣的老師除了要了解以上這些語法知識之外,最好再進一步探討兩個問題:

① 為什麼當台灣人說「幫忙」接賓語時不覺得有誤?
② 為什麼台灣人比較少使用「給」介詞引出受事?

2007年4月10日

一本書壓死了一隻螞蟻

這是閒聊涼台裡的一個討論(2005/11/8)

只要前後語境充分,不用「被字句」而用主動式是很常見的。新聞標題也常見

  1. 她領著兒子小也上汽車。先把兒子抱上去,自己斷後。車門「夾住」了她背上的衣服,好像撐起一頂帳篷。她伶俐的扭擺了兩下,才脫出身來。---畢淑敏《一厘米》
  2. 越野車碾死老漢
這個問題應該和「述補結構」(或動補結構:動詞+補語「碾死、壓死」)有關係:
  1. 鑰匙放在哪兒了?
  2. 球砸在我的背上了。
  3. 牛肉煮老了。
究竟該用主動式還是被動句還是有一些條件:(呂叔湘把不用「把」不用「被」的句子稱為「中性句」)

  1. *這塊石頭絆倒了小林。  →不自然
  2. 這塊石頭把小林絆倒了。
  3. 小林被這塊石頭絆倒了。

但是如果把石頭換成人名「小王絆倒了小林。」就很自然。

再看「*他洗髒了衣服。」就不如「他洗乾淨了衣服。」自然。 「洗乾淨」是常說的,因為「洗」能導致的最自然的結果是「乾淨」。

「買」是及物動詞,可是述補結構「買貴了」卻是不及物動詞,因為只能說「這輛車買貴了。」不能說「*買貴了這輛車。」

回到問題:中文,「無生物」可不可以主動去做一個動作?


要看動詞和施事之間的關係,施動後引導出來的結果有沒有具備高度的「可預見性」。如果,這個可預見性不高的話,用「被」來表示被害或者用「把」引導出受事者,是比較常見的。 此外,還要看述補結構是及物還是不及物。

以上參考:
  • 朱德熙《語法講義》
  • 杉村博文・木村英樹 訳『文法講義-朱德熙教授の中国語文法要説』白帝社(譯者註釋部分)


(杉村,《中国語文法教室》p.195)中文的被動句經常出現由「無生無情」的事物引起事態的用法。如:
  • 有一天,他被大雨澆病了。
  • 雷俊峰躺在浴池裡,已經比一根尼龍繩勒死了。
  • 他給一塊石頭絆倒了。

2007年4月1日

這是什麼筆記?

最近這些年所處的教學環境是大學選修和主修中文的課程,思考的問題通常也是圍繞在這個環境之下。此筆記網誌僅作為我在日學校教育體制大環境下的教學思考片段記錄,且不會呈現全面。

雖然是個人記錄,但經由網路我也獲得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分享,十分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反思機會。如果這裡的內容讓我們有了共同的交集,或是您也思考了相關的問題,歡迎留言指教。

教學用網路工具

蒐集來的教學工具

隨時增加修改

華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



綜合教學工具



日語教學



英語教學

Powered by Stuff-a-Blog